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向富爸爸"I"象限進發

向富爸爸"I"象限進發



看 過"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之後,很多人都希望走出E象限,向其他象限進發。可能我身上流著潮州人的血,自小就被我媽灌輸自己做生意的理念。中學時已去 兼職,中六年代已與朋友合作去做年宵,賺了千多圓; 而出來工作在E象限不足兩年,已跳去S象限,開設了自己的貿易公司,經營陶瓷餐具的出口生意。

 

E 代表“僱員” 
S 代表“自由職業者”或者“小企業所有人” 
B 代表“企業所有人” 
I  代表“投資者” 

**  有關各象限定義,可參閱 "現金流象限 " 一文: -
http://richdad_com.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428821

經營出口生意期間,得到家人幫助,買了第一個物業。過了幾年地方不夠用,又將幾年來賺到的再多買一個物業作新辦公室,再將原來的物業租出去。

及 後貿易生意不好做,我就結業走去美國再培訓。在美國求學期間,一方面與朋友在香港合營網上購物,另一方面自己亦在美國開展一些業務,賺一點學費跟生活費。 所以在美國期限我很煩忙,兼顧學業之餘,又要參與香港以及美國的業務。之後回港發展,我將美國業務交予我弟,而香港的公司那時已發展得不錯。

十多年來都是在 "S" 象限打滾,直到今年中我與我的拍檔開始抽離,向富爸爸B象限進發,現時一星期只返公司一至兩天,很有潮語所說的 "升哩" (升LV/ 升Level)感覺。

現在開始,每天看很多資訊,股市、樓市、新聞...等,偶爾跟具多年投資經驗的"I"人(I 象限的人)聊天取經,偶爾跟地產經紀聯絡睇睇樓盤,跟一些有志的"S"人聯絡看看有否投資機會,學習如何做一個 "I"人。

傳統觀念告知多勞多得、力不到不為財,近日發覺要做"I"人要先推翻這些觀念。有朋友一年只做一至兩個交易決定,但他可以很容易就賺到超過一百萬的利潤,平日就去跑跑步,喝喝茶。他告知我他近年已比較保守,以守株待兔投資大法等機會找上門,要贏極大的項目才出擊。

就我個人而言,我已結束了老鼠賽跑,進入了快車道的車站,但仍未有快車道的車票。我先要處理好的的銀行信用額度,做一些資產重組,方便日後向銀行融資去買車票,這最小要花三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可以買車票以後,下一步又應該怎樣去行呢?  真的要多向多些 I人取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