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信報財經月刊談財務自由(二)

信報財經月刊談財務自由(二)
繼之前的文章《信報財經月刊談財務自由(一)》,今天繼續討論其他財務自由人。在討論之前,在書展激烈拼搏的出版社傳來照片,希望止凡也幫手宣傳一下。出版社上下都在努力中,我總要寫兩句幫幫手的,大家去書展記得到亮光1B-A32攤位支持一下。話說回頭,看到照片時有點被嚇到,我旁邊是林本利、曾淵滄、湯文亮,三位都是博士,我個位是否放錯了呢?低調一點更好吧,哈哈。


繼昨天討論了兩位財務自由人,第三位財務自由退休人士是今年64歲的辛先生,本身是中學教師(今次是一名打工仔了),於25年前已經退休。70年代,辛先生在25歲時,身邊的大學同學都為博房屋津貼而忍手買樓,而他就已經買入20多萬的廣播道物業收租。買入單位後,辛先生放租賺取租金,又陸續買入更多物業,樓價上升又再加按套現買入更多物業收租,高峰期手持20多個物業。
辛先生不是盲目地只買不賣,到97年之前,他感覺樓價相對市民的收入已經很高,於是在94年開始陸續放售物業,避開了97年樓市大跌及98年金融風暴。他坦言,當年靠炒樓致富提早退休的一套已不可行,因為置業負擔比率高得離譜。
辛先生舉了個例,他的年代收入比現時人均收入2萬要少10倍,只有2000元,樓價1200萬除10也要120萬,當年120萬已經是百萬富翁了,怎麼可以以2000元收入去買層120萬的樓呢?所以他很直接表示在現市況他一定不會入市。
退休後辛先生舉家搬到英國,悉心培育三名子女,今天一子一女是牛津尖子,將來也應該不會在港居住。我感覺辛先生是坊間偶爾會出現的投資高手,他們只是普通打工仔,但好好投資理財,在適當的時候做合理的事,40歲左右就能退休。雖然訪問內容沒有提及他的身家,但我估計數千萬以上一定少不得。喜歡這些平淡的故事,悶聲發大財的一員。
第四位是Joyce,她從1997年至2004年,僅用了約7年時間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她累積資產的操作很簡單,只是持之以恆,有計劃地儲蓄本金,再投資物業。在97年覺得樓價高,沒有出手,直至樓市泡沫爆破,在2000年才出手買入第一個物業。之後就到樓市低迷時繼續買樓,至2003年,她一共買下8個單位,開始收租生活。2004年後樓市慢慢回升,她就加按套現買入更多細單位,每一個都利用租金去供樓。
有關Joyce的訪問部份並沒有太多實質數字,可能是受訪者沒有透露吧。所以,只能看她的理念,她曾經從樓市炒家得知一些投資道理,就是投資物業要找一些「值租」的單位,例如同一幢樓,其頂層賣300萬,而一樓只賣220萬,但頂層的租金只有10000,而一樓是靚裝修能租9500,一樓的單位自然更值得投資。這大概是我們常談的回報率,租金回報率不是越優質的物業越高的,這道理不難明白。
退休後,40出頭的Joyce很注重孩子教育及家人醫療的安排,預了一層樓作教育基金,而醫療則是「可大可少」的支出,所以她也買了醫療保險。早已經衣食無憂的Joyce會繼續向難度挑戰,比如月入10萬後,會追求月入30萬之類。
這兩位財務自由人,很大程度上都靠物業投資致富,而退休後頗專注下一代的成長及生活,你又有何看法呢?這些故事又為你帶來什麼啟示?


引用出處:止凡兄的文章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16.html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50歲前財務自由!!現金流充足退休(下)

從高手中偷師:50歲前退休(下)

上一篇章講及財叔的故事及心法,這篇將討論另一主人翁:YC兄了。(原文:【精明理財】6招達財務自由 50歲不為錢打工)。

YC兄:善用肥雞餐,退而不憂。退休衛生督察張奕全(YC),2005年46歲「食肥雞餐」提早退休,現時在中港兩地持有11個物業,足夠支持他和太太的生活之餘,更將大部分租金收入作慈善捐獻。他的心法是甚麼?與財叔相比又如何?



YC兄的投資心法:

一)要投資,先有「本」:

這段有兩個重點。第一,投資前先要有本錢(本金加上穩定收入),而工作穩定及開源節流是為不二法門。要留意YC兄退休前是公務員,在70-80年代時可算是「鐵飯碗」收入穩定。今時今日,年輕人除了開源節流外,更要時時刻刻裝備自己,爭取工作/收入穩定,才可安心開展投資計劃。第二,利用別人的力量,以租金養樓還房貸,慢慢把資產壯大。

二)「整餅」策略:

這其實亦與財叔的策略類同,利用財務槓桿原理,四兩撥千斤,買入更多物業「造大個餅」。留意YC兄跟財叔一樣,表明他運用這一招的時機也是2003年沙氏後,香港樓市從谷底回升的時間,可見上車周期非常重要,時勢造英雄。YC兄食正樓價上升,銀行估價上升後就便靠加按物業,取出部份沉澱資金作首期買入另一物業。有趣的是,當時YC兄在網上博客分享自己加按買樓的經驗,很多網友均說他太進取,但YC兄認為自己不是靠摸貨賺錢,而是先上會(造按揭)再出租,樓價上升便加按出首期再買另一層,風險不是想像中大。現在「馬後炮」回想十二年前,哪有人敢說YC兄的決定是錯誤的?

三)預留足夠現金保障:

樓宇買賣過程是看對身物業先下訂金(一般為樓價10%),然後再找銀行上會再成交。YC兄提醒,「整餅」過程中必須小心,加按現有物業前亦會預留足夠現金,即使銀行加按不批核,也足夠首期(假設首期為樓價30%,減去訂金10%,仍要現金儲備20%)買下目標物業,否則「撻訂」的話會損失訂金。

四)適時換馬,懂得退場:

記得2010-2011年,當時樓市已經不斷上升,很多專家而經不太看好後市。YC兄賺了一倍離場實是無可厚非,更懂得把套現的資本再投資另一高回報市場,此乃風險管理之道。投資切忌貪勝不知輸,退一步海闊天空,YC兄已達到財務自由,更多的賺幅對他來說只是數字遊戲。難能可貴的是,YC兄更將大部分租金收入作慈善捐獻,回饋社會,這份氣度胸襟值得我們後輩學習

一連兩篇「提早退休」系列以財叔及YC兄兩位財務達人的故事帶出理財的重要性及投資心法,希望大家都能從中領悟到有用的東西,增加財商,為邁向真正自由更進一步。

50歲前財務自由!!現金流充足退休(上)

從高手中偷師:50歲前退休(上)

最近財務 Blog 界最爆事件莫過於財叔了。因為一篇在iMoney提及有關劉公子的訪問及他的300萬元買樓例子引起軒然大波。主要來龍去脈在此不贅,有興趣了解事件始末的朋友可造訪止凡兄的博文。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人抱不同心態,對同一件事有人怨天尤人,亦有人可以沉著應對。昨天筆者特地去找有關財叔的文章及訪問,以了解財叔的背景。找到了去年的一篇文章(原文:【精明理財】6招達財務自由 50歲不為錢打工),當中發現財叔的過去原來又是一個獅子山下的成功故事。

文章訪問兩位於 50 歲前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高手:財叔及YC兄,講及他們一步步致富的心路歷程,筆者在此轉發與各位分享。

財叔:

可見當年財叔供樓壓力確實不比今天要輕鬆(每月只有4,000元人工,但樓按月供3,000元(佔主收入75%?!)、12厘息(今天才2.15厘)!),但以上個案正正就體現了心態決定一切,而捱過最艱辛的一段日子後,便會苦盡甘來。現時財叔持有約20個物業,包括住宅、工廈、車位、商場舖,每月總租金收入約30萬元,減去供款開支約15萬元,每月淨現金約15萬元。去年便放棄藥廠全職工作,以便有更多時間打理物業的租賃事宜。

從草根階層到今天46歲就退休,可見財叔的故事勵志之餘,更值得作為後輩的我們借鑒。綜合訪問中的要點,筆者整理出財叔投資三大招數:

做包租公最重要識計淨租金回報,若租金回報率大於供樓按息達3厘,該單位便值得購入放租,淨租金回報有5厘更可瞓身投資。

投資看重淨現金流。財叔認為若租金回報率大於供樓按息達3厘非常吸引,因買樓放租的淨現金流 = 租金收入 - 支出 (供樓本息、差餉、管理費、經紀佣金等) - 稅項。3厘差額足夠支付以上支出,使到物業每月可產生淨現金流。這亦正是「窮爸爸、富爸爸」中所提倡的概念。

2003年沙氏後,香港樓市從谷底回升,財叔見手上灣仔唐樓租盤升值,便賣出「一拆二」。「例如賣了一個300萬元單位,便買兩個200萬元單位收租,資產便變了400萬元。」 他憑這招買入多個住宅,2004年最高峰試過一年內買賣過30個單位。

簡單來說,這就是利用財務槓桿原理,四兩撥千斤。把現有單位賣出或可找銀行再融資,買入更多物業。但要留意的是,財叔表明他運用這一招的時機是「2003年沙氏後,香港樓市從谷底回升」的時間。如果在經濟不景樓市下跌的時期利用這方法相對風險較高,因為一來市場空置率上升,租金水平會一同下跌,亦會影響物業出租及收入穩定性,危及每月還款能力。二來銀行承造按揭或再融資亦較困難,成本門檻亦會提高。最終,投資者實力決定一切。這又回到老問題:手持多少現金顯示實力,而儲蓄為第一步。

財叔近年發現有其他工具如債券基金,都可以製造穩定現金流。例如一些美國高息債券基金(US High Yield Bond)可利用槓桿買入,收息8厘。他近期又改買一些內地房地產發行債券,如恒大地產(03333)、花樣年(01777)等企業債有10多厘息。不怕內房企風險大?財叔說,若該公司同時發行了長年期及短年期的債券,應選擇年期較短的,因為長年期債券的違約風險較大。不過,他承認自己主要的現金流還是靠物業收租。

懂得以上兩點製造財富及淨現金流,可以利用被動收入「錢滾錢」。同時應把一種從高風險換來的收入逐步換成其他能產生淨現金流的資產,一方面能分散投資風險外,亦可以逐步增大「雪球」效應。

實行以上三大招數的大前提是,首先必先有一筆資本。看財叔的故事就知道,他當時是用盡開源節流的方法去供滿第一個物業,然後才有本錢去實行他的投資三大招數。當中辛酸相信比「睇少 D 戲,去少 D日本」不可同日而語。其實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誰有自主能力買樓?還記得當年SARS時大學畢業找工作月薪普遍7000-8000元,就算當時樓價多低沉也好,有心上車一樣要為首期而作長時間儲蓄。而今天儲蓄,是為了明日機會來到時能夠好好把握。

共勉之。

食息達人,每年收6位數字股息

從高手中偷師:年收息6位數

很多打工仔一年的收入都是6位數字,所以有人如果一時間向他們提倡「年收息6位數」的概念,可能會被批評「離地」,或者被認為只是「有錢人」才可以達到的境界。

筆者拜讀完止凡兄一系列的博客、文章和報導後,完全可以感受到他躋身「百萬Blogger」及「食息達人」之列的原因,以及他由淺入深、按步就班的投資心法。

止凡簡介:
出身工程界的七十後「食息達人」,熱衷價值投資,年收股息逾6位數。

(轉載)原文:食息達人:年收息6位數不可能?

今年1月,筆者接受《iMoney》專訪,雜誌拿了一些關鍵詞吸引讀者眼球,其中有「Blog的瀏覽量超過100萬」、「食息達人」、「年收息達6位數字」等。專訪刊出後,引來坊間一些討論,尤其是「年收息達6位數字」更惹人注意。

筆者走訪了Facebook或討論區,看看留言,多數人都以不能相信的態度看待,或發表一些論據去證明這是如何不合理,又或證明他們為甚麼不能做到。

雖然筆者也不覺得「年收息達6位數字」有甚麼了不起,但卻是本人真正的財務狀況。其實,這正正為「財務計劃」或「價值投資」提出了頗具說服力的論據。

一向以來,身邊朋友也好,網友也好,總有不少人喜歡炒賣,無論是股票、基金、物業投資,跟他們說甚麼長綫投資、複息威力、價值投資、財務計劃之類,誰會聽得進耳呢?談巴菲特(Warren Buffett)、李嘉誠的長綫投資?會否太「離地」呢?

他們會說:「股價升了多少也好,不沽售的話,賺多多都不是自己的,炒股票最緊要Realise個Return(套現),正所謂『有食唔食,罪大惡極』……」,又或者會說:「第一桶金要博,博到才進入另一階段,所以一定要炒,甚至要賭。」

面對這類思維,還可以跟他們說甚麼財務計劃嗎?拿5年、10年、20年後如何如何來討論,他們會有興趣去理解嗎?話不投機半句多,很快就「講完」。

到底這樣炒賣為求賺多少?一般打工仔朋友買賣股票,本金可能只得十萬八萬元,炒賣為求賺三兩萬或幾千元,若一次過能賺十萬八萬的話,這一定是人生代表作,足夠他們每一次都拿出來高談闊論一番。

就在這個時候,筆者卻可以說:「有計劃、長綫的價值投資,造就今天我每年收息都有6位數字,即使坐定定甚麼也不做,每年都有6位數字收入。」

跟身邊朋友一樣,我也是由零開始,當年剛讀完書也是「身家清白」的,為何我可以做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大家開始留意我的理念及方法,希望大家從我的著作及Blog得到啟發,但不排除部分人總是持否定態度看待,總想著「這些機會不屬於我的」。

筆者只能提醒大家,今天所做的一切,將決定未來的日子,這就是因果。

後記:

「投資」和「投機」,儘管有很多人嘗試解釋這兩者的不同,但是依舊有許多人分不清楚它們的差異,更搞不清楚自己是在投資還是投機。筆者相信,止凡兄能達到今時今日的境界(年收股息逾6位數),絕非一時三刻的投資取巧。套用理科人的思維,成功當中的過程好像是做實驗般,是經過長時間的計劃、嘗試、失敗、檢討、重組、再嘗試等幾個步驟,而最終成就今天的達人之名。

止凡投資心法二:英雄造時勢
有人一定會問,時機對投資來說都很重要,「時勢造英雄」。以止凡兄的年紀來說,一定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前後的洗禮,造就他當年以低價入市賺錢的機會。看似理所當然,但人生何嘗不是機會處處?香港股市成立至今,過去經歷無數起跌股災,比較深刻的包括:1967、1973、1981、1987、1997、2008等,每次出現大幅調整皆為「別人恐懼時應貪婪」的時機。問題是,當時機來到,我們是否有把握及信心入市?這就是考驗個人財商及心理質素的時候了。所以止凡兄提倡「先求知、後投資」的理念,無時無刻增加自己的財務智商,並積極儲蓄準備時機來到時入市,加上完善的「心法一」長線投資計劃,慢慢累積優良資產把雪球滾大。這種自主主動的心態,筆者視之為「英雄造時勢」。而這心法是又是最難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增加經驗、財商、分析技巧及心態調整。

止凡投資心法三:成功未必需要精彩絕倫止凡兄時常提醒自己,寧願悶悶哋賺錢,而非精彩地輸錢。股市上落短炒波幅並非止凡兄的策略。止凡兄說:「對我嚟講,悶股亦等於啲公司動作唔多嘅股份。一間公司上市後可以有好多動作,例如供股集資、發債、收購、合併、分拆……呢啲消息會影響股價大上大落,但作為投資者,如果我唔理解動作背後意義,而且間公司又有咁多Uncertainties(不確定性),咁我就唔會買。我要完全明白間公司搞緊乜,先會買得Comfortable(放心)。」筆者認為這其實與「心法一、二」也是環環相扣的。沒有足夠的財商及平穩的心理質素,絕不可能冷靜地「穩坐股市過山車」而不被震出,更惶論長揸了。

止凡投資心法四:紀律投資,善用現金流及複利威力
有了長遠計劃,練就一身「好武功」及良好心態,就要「下山打天下」了。正如心法一中所提及,筆者相信止凡兄能做到年收股息逾6位數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經過長時間紀律地慢慢累積資產。而現有資產產生現金流再投資,加上紀律地每年儲蓄加碼投資額,就可以錢生錢。如能好好地利用複利的威力,資產值長遠來說可以幾何級數遞增。總括而言,這心法的重點是「紀律」、「儲蓄」、「複利」及「長遠」。

華叔 曾經擁有:月入足夠購買一個住宅、擁7間夜總會......

曾經擁有:月入足夠購買一個住宅、擁7間夜總會......

高收入是否就等於富有?高收入是否就等於財務自由?高收入是否就等於生活無憂?

月入足夠購買一個住宅單位,坐擁7間夜總會,光是聽到這裡就覺得絕對是屬於「有錢人」、「老闆級」或「打工皇帝」的類別,何以今天的他會淪落至「籠民」一族?

【現代籠民】曾擁7間夜總會 華叔:人生如夢

《蘋果日報》在過去一星期走訪全港十間僅餘的持牌籠屋,直擊現代籠民生活實況,第二集的主角 -- 華叔,原來是一名曾經月入足夠購買一個任宅單位的「高薪一族」。

現年68歲的華叔,坦言年輕時投身建築業起家,30出頭已經是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的判頭,月入數十萬元。他說:「打工可以買沙田中心,一個單位都係23萬!」

筆者翻查網上資料,沙田中心為八十年代入伙的屋苑,而八十年代香港一般「打工仔」的每月工資平均水平約為3,000元 ,就當他一個月賺30萬元,是一般人收入的 100倍!即相當於今天年收入達八位數字的上市公司高層了。試想想,一個月可想而知,如果華叔當日可以懂得守財的話,一年收入已經可以買入12層沙田中心單位收租(而且是不用按揭!),以最近7月唐寧大廈 (D座)成交約500萬元來計,該批單位今天市值已經達6,000萬元!加上每個單位市值租金12,000元來計算的話,每月淨現金流(扣除雜項費用)可達130,000!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或許因為錢財易得,年輕華叔把大部分賺來的錢都花在吃喝玩樂:「我一個月使30萬㗎!」「日日使一萬,有時去夜總會,有時去澳門賭場玩都使3、40個(萬)。」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的確造就很多「魚翅撈飯」的例子。而那時在油尖區的海鮮酒家,兩三個人經常200-300百元埋單,而買午夜場票,就經常要買黃牛票,因為所有電影戲票其本上都能賣清。而那時如果不想吃中餐,那可以去24小時營業的咖啡室,除了一般市面的餐廳外,還有酒店的咖啡室可去。在晚上有狗馬跑的日子,就有現場外圍,而在70年代中,亦有很多路人皆知的賭檔,而當時這片繁華景象,主要在於當時的黃色事業帶動。當時如果去一級舞廳跳下舞,帶舞小姐出街吃飯(真的是光吃飯)就要給200元小姐,出場費和酒水大概600-700元走不掉,兩個人去舞廳個多小時,跟住去晚飯,一晚消費就已經數千元。加上華叔染上賭癮,賺來的錢財注定「冇得留低」。

好景不常,90年代碼頭終止僱傭合約,華叔失業在家數年,有朋友認為卡拉OK夜總會生意有作為,每人斥資數百萬元開業,高峰期他是油尖旺區6、7間夜總會股東,其後在夜總會任駐場經理,名正言順每晚出入夜店,但因此與家人關係變差,最終妻離子散各走各路。隨著2000年後香港夜總會沒落,他經營的夜店相繼倒閉,2007年後亦告失業,現只靠領取2,300多元生果金及於廁所任清潔散工維生。

他曾日花萬金,今日卻「洗盡沿華」,最大娛樂剩下每日由油麻地籠屋,步行3公里至尖東海傍回憶昔日拍拖的日子。他笑言看破紅塵:「人生如夢,不堪回首,有地方瞓就得,總之曾經擁有、曾經歡樂過咪算數囉,男人應該灑脫啲!」他只想過多一天便是一天。

華叔的經歷大起大跌,往事不堪回首。但對作為後輩而言卻又是一樁值得警剔的故事。所謂「做人不要有風駛盡艃」,學好理財,才能富足一生。

分享

https://youtu.be/T2l60dhqfKw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等待阿爺發功 低吸

上周五是七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阿爺在新加坡A50期指結算後,托市力度放鬆了一點,內地股市回軟,上證綜指跌1%,收報3663點。港股在尾段神奇反彈,收市倒升138點,收報24636點,升幅0.6%。在內地水頭不足,沒有熱錢來港炒股,港股回復外資主導的市況。

        上周尾段,阿爺連發政治經濟大招,十分惹人注目。上周四中央政治局開會,不久傳出前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給開除黨籍的消息。早前郭伯雄兒子被拉下馬,大家都以為郭伯雄快將落鑊,但時間一拖再拖,與此同時,官媒的反腐聲音也減弱了,叫人懷疑中央會否處理郭伯雄,誰知上周四就突然爆出郭伯雄開除黨籍、移交法辦的消息,其後更宣佈擢升十個上將,顯示阿爺繼續向貪腐集團開炮,習大大如此大量提升軍中高層,也是在展示肌肉,顯示全軍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打貪腐宣戰反攻

        此前一直傳聞,內地近期的大跌市,不純粹是炒家沽空,也可能是貪腐集團向新領導層反撲的行為。過去38日內地打了9隻大老虎,特別最近一星期打虎打得特別大力,例如七月二十四日打倒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他是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人。中央大力處理郭伯雄和加大力度打老虎,很可能是新領導層在跌市後加強向貪腐集團反擊。睇內地股市,不能不睇政治呀。

        在上周的政治局會議,阿爺提到要有危機及風險的管理意識,要及時發現並果斷處理各種矛盾及風險。要應對風險的說話,過去未有在政治局會議講過,顯然是針對七月的股市風波,對經驗不足,未能果斷處理作出檢討。

        另外,政治局會議論及很多經濟上的問題,其中提到經濟動力不足,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因此,要堅持經濟建設,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保持財政政策不變、以及加大公共支出的力度。由此可以推斷,內地下半年的貨幣寬鬆政策不會改變,會加快推出重大工程建設,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挺經濟。

        內地申萬的宏觀分析話,去年十月時他們作出預測,話內地由去年起會4次減息、6次降準。到目前為止,人行已經減了4次息,一年期的基準利率也從一年前的3厘下降至現時的2厘,估計再減息的空間不大。未來中央將以降準或定向降準為主,估計會再降低150個基點。

        維持寬鬆有機降準

        阿爺六月底為了救市,使出減息、降準雙響炮,七月是救災月,沒有再出招,目前市場略定,我估計八月應該仍有降準空間。

        不過,看阿爺近期發功,似乎不止於用打擊貪腐集團和用貨幣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咁簡單。上周五,人行發佈諮詢文件,建議大幅收緊網上支付金額,單日累計金額最多5000元人民幣,每年累計上限為20萬元。消息一出,即時令市場估計,像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及財富通這些第三方支付商,未來營運將受到根本性影響。

        人行的文件提到,在網上通過兩種方式認證(密碼及短訊兩種形式確證)的網上交易,單日消費最高5000元,如果像微信這樣只用一種方法密碼作確認的,將單日消費限制在1000元以內。消息即時惹起網上極大反應,以為將來網購的最高限額只有5000元,這樣就連一部iPhone6也買不到。後來官方澄清,以上的金額限制,只適用於支付商簡易的支付方式,如果透過網上銀行或信用卡方式去支付,則沒有金額限制。

        限制支付網企受壓

        政策不是針對網購,是針對網絡巨企開發的第三方支付商。由於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及「支付寶」是內地最大網購商和支付商,所以受到影響最大。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但資產未有包括其網上的支付系統「支付寶」,「支付寶」由馬雲的螞蟻金服公司持有,正在安排上市。一直以來,「支付寶」被認為是可以發展成網上銀行及網上金融機構。但如今在單日及每年轉換金額限制政策出台後,客觀上令到這些網上支付工具,只能用作小額交易,不再可以發展成網上銀行,很難變成網上存款或大額投資理財工具。

        受消息影響,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股價下跌了2%,未算太大,主要因為政策是影響支付工具而不是影響網購,估計騰訊(700)股價會受到少少影響。固然,首當其衝是馬雲的螞蟻金服,但由於仍未上市,對市值的影響未能反映出來。但一眾依附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做支付或金融相關業務的公司,估計會有較大衝擊。

        內銀受惠頂住指數

        政策最大受惠者自然是內地銀行了,互聯網金融一直是內銀的重大潛在競爭者。由於李克強總理向來十分鼓勵「互聯網+」的發展,讓人擔心政府最後會開放這些網上支付巨企去經營銀行業務,對內銀造成重大挑戰。如今人行一錘定音,網上支付的未來發展空間大受限制,內銀受網企的威脅也可以解除,內銀發展前景穩定,這是內銀的利好消息。對於工行(1398)及建行(939)而言,雖然面對利率逐步市場化,又或者貸款質素等等問題,但在阿爺政策調控下,這些風險相對可控,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卻是較大的變數,如果阿爺放大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空間,對內銀的影響,非常深遠,現時狀況剛好相反,為內銀的未來,掃除了重大威脅。四大內銀如建行(939),上周五收6.33元,現價5.6倍PE,5.9厘息,並不算貴。

        在七月的股災中,一直有傳聞說網企與「空軍」有關,國有銀行、國有證券行是護國軍。如今風波剛過,阿爺便出招壓抑網企,支持國有銀行,恐怕都是這種觀感的體現。而且國有銀行是指數的主力股,推出有利它們的政策,支持它們的股價,有利頂高內地指數。阿爺不能永遠托市托下去,要令指數成份股有良好獲利空間,改善業績,這些大藍籌自然有人買,指數自然有支持。未來要注意事態發展,對香港網企股票的壓抑性影響。不要期望這類過去當炒股票,未來還會像過往般好炒,反而要小心控制這類股票的風險,例如阿里巴巴系的股票,就有壓力。

        高盛睇好叫買港股

        另一方面,港股近期相對強了一點,其中一個相關現象是港元匯價持續高企,上星期以美元兌港元收於7.75港元,港元匯價仍接近強方兌換保證附近。港元強勢,顯示有資金流入,不應對港股看得太淡。

        值得留意的是高盛的全球首席策略師奧本海默話,近期內地跌市,雖然增加了外界對中國穩定金融的能力有顧慮,但股市下跌也衍生了機會,特別是港股。

        奧本海默話,以估值而言,內地大市回落以後,內地上證市盈率20倍,深圳中小板市盈率仍有50倍,股價依然不便宜。但奧本海默認為,中國不同地區的股市,正以完全不同的市盈率交易股票。他特別提到很多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當中有很多股票的股值,相當吸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藍籌股,市盈率只有9.5至10倍,以歷史估值水平而言,相對便宜很多。高盛的意見,市場上有相當影響力,她睇好香港的內地藍籌股,相信會引來投資者注意。

        估計八月股市仍然不會平靜。新加坡上市的富時A50指數期,上月未平倉合約上月高峰時有65萬張,現時仍有50萬張,貨值極大,顯示很多淡友仍未死心,轉倉繼續炒作,所以八月股市仍會大上大落,特別是臨近月尾的時候,可能也重演七月的一幕,淡友插低,阿爺頂高。我覺得經過大跌市一役,看股市已不能像過往樂觀。不過,股市已回落不少,大體上轉趨穩定,阿爺仍在大力發功還擊,估計在北戴河會議之後,還會有利好政策出爐,承托經濟。九月以後,市場會變得比較樂觀,所以,這個月是候機低吸的時候,可以等待股市插低些時買貨,但不宜高追。

        陸羽仁